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_350vip葡京新集团|欢迎您

南方出版社 | 联系方式 | 欢迎访问南方出版社官方网站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南方书评
琼剧60年书评--冯慧瑜
发布时间:2019.06.29    新闻来源:海南南方出版社   浏览次数:

书画六十载

-----《我和琼剧六十年》编辑后记

                  南方出版社 冯慧瑜

对于我这个祖籍在外地的人来说,琼剧是陌生的,脑海中对琼剧的印象多数来自于周末时海口博爱南路及红城湖路段经常举行的搭台戏班唱段表演,每每经过,我也会驻足观看一番,虽说听不懂,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与悠长。说来也巧,机缘巧合之下,我接到了陈育明先生著作的责任编辑任务。

由于不懂琼剧,因此初见陈育明先生之时颇为淡定,只觉得眼前这位神采奕奕的作者器宇不凡、精神抖擞,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温文尔雅,普通话很标准,说话起来语速均匀、掷地有声,跟我想象中琼剧演员很不一样。第一次见面,与陈老先生大致聊完了图书的出版流程、版式设计、体例格式等问题,送走他之后,才有上了些年纪的同事过来围着我,对陈老的情况问东问西,我这才知道,原来我接待的是一位著名的琼剧表演艺术家!陈育明先生在当今琼剧界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其从十五岁开始表演琼剧到退休,已经有近六十年,其间主演过近百种剧目,成功塑造了非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荣获过中国第三届“金唱片奖”,是海南琼剧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被誉为琼剧的“金嗓子”。据说,在海南乡间,陈老的受欢迎程度绝不亚于偶像明星,不仅如此,退休后的陈老还积极参加琼剧这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因其表演水平高,表达能力强,影响力广,于2009年被中国文化部授予琼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

看着同事们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陈育明先生的光辉事迹,顿时对陈老肃然起敬,同时也感觉到手上握着的书稿沉甸甸的,陈老从艺60年的精华尽在其中,我可不能搞砸了!当天下午,我就推开了手中的活儿,认真拜读了陈老的初稿。翻开陈老的书稿,就停不下来,这都是其一篇篇记录下来的小短文,分别有“人生之旅篇”“师友情谊篇”“舞台感悟篇”“出访交流篇”“岁月随想篇”“附录”六个部分,书中有写到他穷苦的童年,如《童年那些事》中他这样心酸地写道,“我八岁哪年,母亲就因妊娠得病,旧社会又缺医少药,加上封建迷信害人便不幸离开人世”“继母每月一趟肩挑二十个椰子跑二三十里路到清澜港的鱼摊上去换鱼汁回来煮熟后配番薯饭吃。但吃饭时,她有个规矩:每半碗鱼汁端放在簸箕里,每个人吃一口饭时,只准用筷子沾一次,沾两次就要挨打”;还写到少年从艺的艰辛,如在《粉墨生涯五十秋》中陈老如此回忆学艺生涯:“一年中,在戏院里演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又得下乡了。只要一下去,就是几个月不等。全团每个人都拎着一个小铁桶,一个包袱。铁桶里装的是一双布鞋或木屐和拖鞋,还有一只既用来漱口又当碗吃饭用的口盅,里面还塞着毛巾和牙膏、牙刷,包袱里卷的是两三套寒暑并用的衣服。”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要数中年时期陈老对舞台的感悟,这一章节中的“论演员与角色”“再论演员与角色的关系”两篇文章在从理论角度深入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之后,陈老还作出了总结“无论是唱、念、作、打,水平都要达到应有的高度,臻至完美,才能让人诚服。‘情’也一样,表演者首先要投入,要动情,以情感人,才能使观众产生共鸣。台上‘疯’了,台下才能‘颠’了”,这充分展现了随着艺术理论的成熟,陈老对“演员与角色”的关系认识与理解愈发地炉火纯青;当然还有陈老将至退休之时对岁月的随想,文笔流畅而引人入胜,犹如身临其境之感,读罢无不为陈老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

因此,对于这部书稿,我编辑时格外认真,对书中的体例、文字、内容,甚至是标点在审稿时都反复地进行斟酌,除却要符合汉语言规范之外,对于书中的内容和体裁,也多次与陈老沟通,及时调整与修改,尽我所能,不让陈老因这本书留下的不完美之处而产生遗憾。

陈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品质,在此书的编辑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书中彩色插图的选择,再到文章内容的修改,陈老不厌其烦地多次前来出版社进行修改,跟着编辑和设计人员一起,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核对,一幅图一幅图地检查。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已经晚上近9点,我还接到陈老的电话,他说在整理相册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张能够表现其从艺生涯的照片,已经在照片后做好注解,希望明日一早就来出版社扫描并修改。果然第二天一大早,陈老就准时来到了出版社。对于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家而言,这份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所敬佩与学习!也正是因为有陈老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次又一次地润色,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历时近5个月的编辑,陈育明先生的《我和琼剧六十年》终于付梓出版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读书若读人,从《我和琼剧六十年》中体味陈老六十年的艺术生涯,虽为其经历过的困苦、艰辛、坎坷感到心酸,但也为其矢志不渝、追求艺术事业的精神所感动,更为其最终能苦尽甘来,成为琼剧艺术大家而骄傲。此时我手捧着这本《我和琼剧六十年》,翻开代表着梨园常青树的墨绿色的封面,淡黄色的轻型纸上散发着幽幽的墨香,一页一页地翻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喜悦与感激,喜悦的是没有辜负陈老先生的信任,圆满完成出版任务;感激的是在编辑过程中,陈老先生对我的教诲与影响,让我受益匪浅。书画六十载,弹指一挥间,衷心希望多一些人能够有与我一样的感受,祝愿陈老先生能够再创新作,为琼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光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冯慧瑜

2015年1月于南方出版社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www.nfcbs.net   2006-2022  版权所有
地址(ADD):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联系电话(TEL):0898-66160813   传真(FAX):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E-MAIL:nfcbs835@126.com   备案号:琼ICP备19005093号-1   技术支持:海南慧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sogou